好房网

网站首页 楼盘信息 > 正文

山东威海乳山银滩房价(山东威海乳山银滩房价2023年

2023-11-17 12:31:57 楼盘信息 来源:https://www.hnhaofang.com/
导读 “房价已经降了一半,还是卖不出去吗?”2009年春天,何芜语老人准备把乳山的一套海景房卖出去,然而,房价已经降到了购入价的一半,还是没人买。中介催着她再降价,看着损失的大

“房价已经降了一半,还是卖不出去吗?”

2009年春天,何芜语老人准备把乳山的一套海景房卖出去,然而,房价已经降到了购入价的一半,还是没人买。

中介催着她再降价,看着损失的大笔购房款,何芜语老人觉得自己血压都高了,可房子还是卖不出去。

这是她不久前亲手购入的海景房:一套精装修的小两居,户型也很好,推开窗户就能看到蔚蓝色的大海。然而,这么好的房子为啥急着降价卖呢?

魔幻的是,她漂亮的海景房超低价都卖不出去,可是,大客车从全国各地拉来的“旅游团”的老人们,还在争先恐后地买着高价的海景房。

何芜语看着他们,仿佛看到了几个月前的自己。

01

何芜语的家乡在我国“火炉”之一的长沙,她是一家通信企业的高管,不仅有着体面的工作,孩子也好学上进。而今,临近退休她,正在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

2009年2月20日,她走在下班的路上,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正在发传单,“看房旅游”“威海银滩”几个醒目的大字吸引了她的注意,何芜语主动拿了一张。

很多久居内地的人都有着对“海景房”的美好憧憬,家住“火炉”的何芜语更是如此。对她来说,“海景房”就是诗和远方,也是久违的梦想。

因此,她按时去酒店参加了“海景房推介会”。

会上人山人海,“银滩老住户”不仅向大家讲了那里的蓝天白云,还讲了负氧离子和海滨生活的种种乐趣,这让本来就憧憬海景房的老人们,更坚定了想去“看一看”的决心。

不久之后,何芜语坐上了去银滩看房的大巴车。此时,她还没想到,这趟“银滩之旅”会成为她后半生的噩梦,最终都没摆脱。

一路上,她都在听邻座讲着银滩生活的惬意、舒适,这是个已经在银滩买了海景房的人,听着他的讲述,一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好生活画卷在何芜语的脑海中徐徐展开。

长途旅程之后,经过短暂的休息,何芜语看到了大海。这里,“东方夏威夷”的美称绝非浪得虚名,那一望无际的海岸线和银白的沙滩宛若画中,让她一眼就爱上了这里的美景。

欣赏过沙滩美景,老人们被带到了售楼处。一路跟随的“导游”继续讲解着海景房数不尽的益处,以及种种优惠政策。而且,这些优惠政策还是限时的。

种种迹象表明,如果不买这个海景房,就是错过了好机会,也一定会后悔。

何芜语几乎没犹豫,就果断下单了。她支付了买房款50多万,这是她此生全部的积蓄。然而,她丝毫没有心疼的感觉,她觉得,自己是为后半生的幸福在买单。

果真如此吗,买了这里的房子就会幸福?

如愿成为“海景房业主”的何芜语很快就发现了端倪:这里不仅有大量的空置房子,而且,二手房超级便宜,便宜到她购房款的半价还不到,就能买到一套不错的精装修房子。

“上当了!”这一发现让何芜语痛彻心扉。

她损失了金钱,也对自己的判断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甚至,后者带给她的痛苦超过了钱财的损失。这种自责感、挫败感是有摧毁性的,让她一度抑郁到想跳楼。

02

与何芜语不同,朱凤英没被任何人忽悠,她是自主自愿买了银滩的海景房。

朱凤英是河南人,2018年夏天,她来这里旅游,在阵阵海风的吹拂下,动了在银滩安家的念头。

这里素有“天下第一滩”的美誉,除了绵延数里的银白色沙滩、海天相接处壮阔的美景,还有清新的空气和远离尘世喧嚣的安宁。因此,每年的旅游季节,银滩都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观光客。

朱凤英就是这些观光客中的一员,她爱上了这里的碧水蓝天,很利索地买好了一套房子,并很快入住了。

然而,住进了心心念念的房子后,她发现,一切都和她想的不一样。

朱凤英接到电话,通知她去取快递。可是,要到20里地之外的乳山市区去取!这让她很不适应,她习惯每次快递都送到自家门口。可这里距离市区太远了,快递数量也不多,快递员只负责送到市区。

有了这次“千里迢迢”取快递的经历,朱凤英决定不再网购了,还是去实体店里买东西吧。

可是,这里没有大型超市,买东西要去“赶集”。每周“赶集”的时间是固定的,地点不同,朱凤英经常记错。更要命的是,“赶集”是在清晨,中午前集市就散了,可朱凤英习惯睡懒觉,等她急匆匆起床,坐着“蹦蹦车”赶到集市,就几乎看不到什么人了。

买东西不方便也就罢了,这里的“停电”也让她感到极度不适。

一天傍晚,朱凤英正在做饭。忽然,停电了,家里一团漆黑。问题是,这里的房子大都没通燃气,停电就意味着朱凤英的电磁炉用不了了。“等等再做饭吧!”可是,这一等,就等到了第二天下午。因为,维修电路的人要从乳山市区赶过来。

生活中的种种不便,甚至雨后泥泞的道路她都能克服。最大的问题是,对朱凤英来说,这里并不“宜居”。

海风很暖,也很潮,家里的东西都是潮乎乎的。住了一段时间后,她的关节炎就犯了。然而,这里不仅没有大型医院,诊所也很远。

此时,朱凤英才知道,她住的“海景房”当地人是绝不会买的,就是因为太潮湿了,当地人都极力跑到远远的市区去买房了。

“住不下去了!”她想把房子卖了。然而,卖房过程让她见识了人性的无下限,这些人的嘴脸和她买房时是完全不同的。朱凤英气得胸口疼!

就这样耽搁了一段时间,天气转凉了,这里的房子没有暖气,住在阴冷潮湿的屋子里,她的关节更疼了。朱凤英只得急匆匆“逃离”这里,回到了河南老家。

03

与朱凤英、何芜语不同,“天津阿姨”选择长期住在这里。

“天津阿姨”是被“旅游团”的大巴车拉到这里来的,在蓝天白云下,她最终还是没抵挡住“导游”的话术,或者,也没抵挡住银色沙滩的诱惑,买了海景房,实现了自己心中的田园梦。

她的大半生积蓄只够首付,直到现在,“天津阿姨”还要每月还房贷,为自己的“田园梦”买单。

为了生存,她只能“自谋职业”卖起了煎饼。好在,“天津煎饼”名声在外,阿姨做生意很实在,用料也讲究。所以,她的生意还不错,每天光顾的人都很多。

然而,冬天来了。这里的大部分住户就像“候鸟”一样“飞”走了,买煎饼的人也不多了。

一天傍晚,“天津阿姨”一个人徘徊在小区的甬道上。一阵凉风吹过,她听着道路两旁的树叶沙沙地响着。抬起头,她看到自己居住的整栋楼只有两户人家亮了灯。环顾整个小区,零星闪烁的灯光屈指可数,就像“城”一样!

“唉!”阿姨长叹一声,她发自内心地感到了凄凉、落寞,这套海景房,让她的晚年生活过得无比沉重。

况且,住户太少,让本就冷清的小区显得更阴冷了。潮湿的海风吹过,带着咸腥味,阿姨裹紧了身上的棉服。“就是冷清点儿嘛,也没啥!”阿姨这样开解着自己。她想:“明年夏天,人就多了。”

这里,像“天津阿姨”这种情形的,还有很多。

“东北大爷”的家乡在遥远的黑龙江,那里白山黑水,是“东北文化”的发源地,与俄罗斯仅一江之隔,在千里冰封的北国住久了,“东北大爷”对蔚蓝色的大海分外向往。

因此,他穷尽了自己一生的积蓄,果断买入向往了大半辈子的海景房。然而,当梦想照进现实,大爷住进了他心仪已久的“海边的家”之后,却一切都变了味。

首先,久居内地的“东北大爷”并不适合大量吃海鲜,海蛎子吃多了,他的痛风病扛不住了,尿酸直线上升。此时,大爷开始想念起了东北黑土地上的各色粮食。

况且,久居海边,咸湿的海风吹久了,他的关节也受不了。唉!曾经向往了大半辈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直接变成了“风湿拄拐”!

然而,花光了大半生的积蓄,被家人埋怨,生活也捉襟见肘的“东北大爷”还是与自己和解了。他置办了装备,卖起了烤玉米来贴补生活。“俺家乡的玉米油润润的,烤了更好吃!”大爷热情地和买玉米的人聊着天,也抒发着自己的思乡情。

这些老人们在用力地生活着,他们卖香油、卖烧饼、开理发店,维系着这里的商业体系。

04

与以上3位老人不同,28岁的李凌了解银滩的一切,然而,他还是主动买了这里的房子,成了当地人眼里的“新银滩人。”

李凌是来这里“躺平”的。

“银滩的海景房被过度开发,房价跌成海边鹤岗”这一新闻爆出后,超低价的海景房吸引了一批热爱大海,手里又没多少钱的年轻人。李凌,就是其中之一。

他厌倦了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也厌倦了每天朝九晚五的周而复始。当得知“海边鹤岗”的房价之后,李凌瞬间眼前一亮


版权说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