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网

网站首页常识百科 >正文

北京地安门大街地图(北京地安门的故事)

2022-06-08 23:04:10 常识百科来源:
导读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北京地安门的故事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北京地安门的故事方面的知...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北京地安门的故事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北京地安门的故事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地安门的故事:

溥仪出地安门回到醇王府:

1、地安门在百姓口中还有个俗称:“后门”,与正阳门的俗称“前门”相对应。

未经芝士回答允许火不得转载根本文内容,书候否则将视为正侵权

2、朱家溍撰文说:“地安门俗称后门,因而(万宁)桥也就随着叫作‘后门桥’,这座桥和正阳门五牌楼下的正阳桥、天安门前金水桥、太和门前内金水桥,是同在中轴线上最北的一座大石桥。我

人发年也物实心你员级期回思温团号率。

少年时还看见这座桥完整的白玉石雕栏,东西两面桥墩上石雕形状的水兽,伏在闸口俯视着桥下从西往东流的水。”其实,细究之,这个后门看似与前门相对,其实也不尽然。

3、因为地安门的重要,京城百姓常常将地安门挂在嘴边。说话聊天,出不去三句半,话题准又绕到地安门来。当年京城百姓都清楚,只要地安门的中门大开,就有可能是皇上要出行。于是,不少百

姓们常聚集在地安门周边,为的是目睹皇上的尊容,以求沾点“仙气”。宣统年间,末代皇帝溥仪年轻好动,整天在宫里憋得难受,便买了辆汽车,有空就带着妻妾、内务府大臣、护军统领等到颐

有发种两新你知农做任,即认再科书眼。

和园、香山等处游玩闲逛。后来,清朝灭亡,溥仪还住在紫禁城。溥仪出城时,北洋政府的军警机关接到命令后,就立即在地安门周边布好警戒,并在溥仪必经之路(当时称“御路”),清水泼街,黄土垫道,恭候溥仪出城。

4、1924年11月,冯玉祥将军的部下、时任京畿卫戍总司令的鹿钟麟驱逐溥仪出宫,走出紫禁城的末代皇帝出地安门回到了他的出生地——醇亲王府(后海北沿),只是此次出地安门少了皇帝的威严,但也不是传说的那么“狼狈”。

5、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这时,冯军方面已给我准备好汽车。第一辆坐的是鹿钟麟,我坐了第二辆,婉容和文绣坐的是第三辆,张壁则是坐上第四辆,绍英等人则坐了第五辆。

6、于是就“浩浩荡荡”地到了我父亲(载沣)所住的地方——德胜门内什刹海后海北河沿的‘醇亲王府’”。地安门是出入紫禁城的必经之路,此时溥仪坐在车内,想必是感慨万千,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7、当年明朝时,皇城内除去紫禁城、西苑太液池,其余的地方仅内官署和二十四衙门就把皇城填满了。所以,一般人等是不可能在皇城内安居的。清朝时,皇城之内仍为皇上宸居,诸王在内居住,

汉官大臣更是禁止在皇城以内居住。所以,地安门外才是人间俗世。皇亲国戚也大多住在什刹海周边安营扎寨,地安门自然成为通往紫禁城的交通要道。

扩展资料:

地安门历史沿革:

1、公元1420年,地安门于明永乐十八年始建。

2、公元1503年,弘治十六年二月重修。

3、公元1571年,隆庆五年七月修葺。

4、公元1652年,清顺治九年七月重建,并易名为地安门。

5、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侵略军曾在地安门遭受清军的顽强抵抗。在紧急关头,慈禧太后带了光绪皇帝仓皇逃出紫禁城,出皇城北门地安门,再出内城德胜门,走避西安。

6、民国十三年(1924年)驱逐末代皇帝出宫时,部分太监曾暂栖于此楼。为便利交通,分别于1913年、1923年将地安门东西两侧城墙拆除。这位末代皇帝也是从地安门灰溜溜地走向他的出生地摄政王府的。

7、1950年代将地安门拆除,并辟为路。地安门后演化为地片名,泛指地安门东、西大街,地安门内、外大街相交十字路口附近。东属东城区管界;西属什刹海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与北海地区,属西城区厂桥街道办事处辖域。北端至鼓楼,南端为景山。

8、1954年底,为了疏导城市交通将地安门拆除。

9、1955年2月3日路面竣工,车辆通行。当时,因为一些社会名流对拆除地安门持反对意见,政府许诺将从地安门拆下来的门窗、木梁、木柱、木柁、木檩都一一编号登记造册,连同砖石琉璃瓦等

统统运往天坛,计划在天坛北坛上门内照样移建一座地安门。不料,日后天坛内发生火灾,堆垛在那里的木质材料全部化为灰烬,移建地安门之议从此也就泡了汤。

10、2010年,将近50年过去了,如今在天坛北门内尚残存有少量地安门拆下来的残砖、废石和破旧的琉璃瓦,又因为没有留下实测图纸,移建地安门的计划也就无法实施了。

参考资料: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